刍议侵权责任法论文中的死亡赔偿的立法依据及必要性
侵权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建立,有其合理的法理依据,有利于法院在审理大型侵权案件时有统一的标准,响应了社会最普遍认同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同时相关法条的制定也并非完美无缺,并不能完全适用到每一种具体情形,本篇侵权责任法论文研究法律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请求权主体、赔偿数额标准是高是低、被侵权人数量的确定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一、立法的法理依据
侵权法第二条第一款以一般条款的方式明确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据本法承担侵权责任”,在第二款的18种列举权利中,位居第一的便是生命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侵权,乃至整个民法体系,都离不开民事主体的含义,而民事主体的存在是基于自然人的生命存续、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成立为前提。以自然人为例,一旦生命权灭失,民事主体的资格也随之丧失,自此也无法参与到民事法律关系中来。因此,对生命权的侵害,需要既全面又细致的规定加以保护。
谈到保护,自然而然,离不开责任的承担。侵权法第十五条用简明的四字短语概括了八种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第六种即为赔偿损失。这里的侵权损害赔偿包括行为人因侵权而造成的他人财产、人身和精神的损害赔偿,当然,赔偿的数额是依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来加以衡量。具体到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解释,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一种方式。
二、请求权主体——近亲属
死亡赔偿金发生的前提是被侵权人死亡,因此本人已无法成为请求权的主体。侵权法第十八条规定了当事人资格的承继:“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通过这一条结合第十六条的规定,从解释论的角度可以从中认定,侵权死亡赔偿的权利人为死者的近亲属。侵权法条以及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并没有对此处的近亲属加以明确,根据《民通意见》十二条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在法律实践中,不乏一些不具备上述近亲属范围的人主张请求赔偿死亡赔偿金,比如未婚夫(妻)、男女朋友、同居者以及死者的被抚养人,这些主体向法院主张请求时,常常因主体不适格而不予受理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其实在现在这样一个关系复杂多变且存在利益连带的社会,认定近亲属的范围应考虑到现实的因素:首先,死亡赔偿金的设置是为了弥补因被侵权人的逝去带给生人的伤痛,具备精神赔偿的功能。以未婚夫为例,虽然在法律上还不具体近亲属(此处指配偶)的资格,但在实际生活中,他本身已经与死者在事实上形成了与死者十分密切的共同经济关系和精神依赖关系,此时若严格恪守法律的范围限定,显然不合情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近亲属的概念不应再做名义解释,而应做目的解释以及扩大解释。
三、关于死亡赔偿金赔偿数额的“特殊规定”
侵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这一条新鲜的规定自然地打破了“同命不同价”的问题。“在同一事故造成死亡人数较多时,为便于解决纠纷,避免所谓“同命不同价”的不合理结果,实践中往往采用同一死亡赔偿金数额,侵权法第17条作此规定,正是该规则的法律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死亡赔偿金赔偿数额标准的黄金法则。适用该法条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从立法的本意来看,该法条的制定自始至终不是为了解决一般侵权行为,而是为了应对像矿难、交通事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引起的大规模的大型侵权行为。因此从这个性质上讲,该法条是赔偿标准的例外规定,而不是一般条款;其次,必须是因同一侵权行为而且造成多人死亡。同一侵权行为好理解,即造成损害结果的原因是共同的;多人死亡,结果首先是死亡,而不是残疾;至于“多人”的标准,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并未明确,在实践的案例中一般指的是三人以上,但这一惯例同样还是存在争议,既然立法原意是针对大规模大型侵权,那么这里涉及的被侵权人数量绝对不止三人,至少应该定义为十人以上(包括十人);再次,“可以以相同数额”而不是“应当”。这就“赋予了法官在特定类型案件中考虑司法之社会效果的自由裁量权”,被侵权人可以自己主张适用该法条,在被侵权人未主张的情况下,法官也可以在此行使释明权,给予被侵权人应有的正义和权利保障,而且在被侵权人无异议的情况下,法官也可以直接适用该条款;最后,相同数额的部分仅指死亡赔偿金部分。死亡赔偿金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是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一种方式,但精神损害抚慰金在这样的侵权案件中并不当然适用该条关于“相同数额”的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权利人可以依侵权法第二十二条主张各自的赔偿数额;另外在侵权过程中给被侵权人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存在不尽相同的情形,因此法院在审理时仍然应以实际发生数额为标准而不能实行等额赔偿。
四、结语
在法律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如何权衡当事人双方利益、缓解本身侵权行为带给被侵权人的伤痛、作出社会普遍认可的法律裁判才是法官切实面临且必须谨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论文,死亡赔偿,民事法律关系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论文,死亡赔偿,民事法律关系
- 上一篇:浅谈政治思想论文中罗尔斯的万民法
- 下一篇:儿子拔掉母亲呼吸管触犯法律了吗?
- 广场舞纠纷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
- 如何写法律的论文3000字
- 从六个方面入手写好法律文书
- 浅析洗钱的过程和方式
- 《物权法》角度论小产权房能否合法化
- 图书馆链接服务侵权责任认定问题及法律修订
- 立法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 简论法律文书的主旨
- 简析刑事政策与行政刑法相结合处理侵犯商业秘密罪
- 中职学校法律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一万字左右的法学学术论文提纲应当注意那个问题
- 基层院“四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网络环境下反腐倡廉的规范化建设
- 刍议侵权责任法论文中的死亡赔偿的立法依据及必要性
- 法学论文写作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 我国代孕法律问题及制度之构建
- 论夫妻忠诚协议
- 隐私权的判定
- 网络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问题以中国近代制宪史为中心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
- 一篇法律论文的最终定稿
- 程序正义的原则分析范文
- 熟悉法律法规对于搞好服务的作用
- 学法律的学生答辩攻略
- 在职法学毕业论文写作必须知道的几个要点
- 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 简论法律文书的主旨
- 医疗损害鉴定中关于患者法律地位问题的思考
- 综合法学理论评述
- 信息技市与语文教学整盆的实践与思考
-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由来及实质
- 浅析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
- 地方政府创新的现存障碍与推动机制
- 基于Cortex—M3与Android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 基于综合节能的整流变压器最优运行工况研究
- 关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融资方式探讨
- 3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视台制作中的应用
- 铁道信号专业《铁道概论》课程改革研究简述
- 小农经济理论的政策含义和现实关怀
- 一个重要的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谈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经验
- 几篇经济学论文参考教材的分析
- 谈火电项目里程碑计划对土建施工的要求